从我购买的第一支135画幅超广角变焦镜头到M4/3系统的优劣势。不做深度的纸面数据对比评测,只谈实际使用感受,大多数时候甚至是任何时候,实际使用感受往往远比纸面数据与性能对比评测更重要也更能让人快速了解并决定自己是否真正需要它。

330876770.jpg

cb209e617e9e4b44b2b973106e1c5a3f.jpg!p3

外观上比较小巧,比同类尼康16-35 f4要短一点,但重量不轻,口径82mm有点大,可以接受。

这个大口径似乎会对画质提升有点帮助,镜头设计风格很“尼康”!乍一看很像尼康原厂,只是金圈的颜色比较淡,宽,像是镀色的,比较容易分辨。镜头用料比尼康还尼康!太结实了!

4e5521a49eb8452b8cd94d1c804ec78d.jpg!p3

花瓣型内侧螺纹遮光罩咔哒一声卡上后很坚固,一点松动都没有,罩子很宽大,即使戴遮光罩后旋转偏振镜角度也毫无压力!左手食指从左侧花瓣缺口处伸进去有足够的空间来拨动偏振镜边缘,即使手指很粗也无压力,好评!

整体磨砂质感很强!做工细腻,镜头盖的风格我很喜欢,卡口处有防滴溅橡胶圈,变焦环与对焦环手感比尼康要好很多,也不会有尼康一些镜头常有橡胶皮圈松弛 开胶 断裂的情况,好评!

再说说对焦窗口,尼康f卡口虽说广角镜头确实不少,但都是十几二十几年前的老镜头,各方面性能虽然够用但与当下同类型镜头对比新技术与性能真的欠缺太多了,排除大灯泡头,我甚至在原厂和副厂里找不到一款与竟品持平的镜头,唯一16-35 f4还可以但也是2010年的产品了,对比竟品真的算是老了,并且售价还那么高,没有性价比。有性价比的副厂里好像只有图丽有对焦窗了,对焦窗还是有点便利和优势的,好评!

内变焦,后组对焦设计,内变焦的好处就不多说了,无论是从外在美观还是防护性能上都是深受好评,变焦时前组镜片其实在镜筒内部会有小幅度的伸缩好在拧上uv镜后相当于内部伸缩,好评!

画质方面真没比尼康16-35差,个人感觉一样甚至略好一点点,个人感觉既是一点点的画质差异真的无所谓,更何况只有原厂不到一半的价格!好评+!

便携方面比原厂短了近2厘米,上机握持感总体长度与变焦环与对焦环的位置恰到好处,好评!

a7f1ab969cdd4d0c99120e97760ab4ef.jpg!p3

说说缺点!!

虽然对焦行程很短,但图丽的自动对焦技术真的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排除对焦目标与背景的反差和光线等因素,对焦速度偏慢,偶尔随机性很慢 抽风 甚至对焦失灵无反应,需重新启动对焦或重新选择对焦目标,或切换手动对焦感变焦距再切换自动对焦激活才行。

其次对焦模式切换是推拉式的这个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图丽美其名曰一触式对焦但我觉得是图丽当时的对焦技术限制,因为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切换对焦模式就麻烦一点,在如今镜头上已经绝迹的推拉式对焦模式里无论是使用便捷性还是对焦精度上都是一大短板。

再其次推拉时摩擦干涩卡顿,噪声大,卡位不精准也是一个槽点。

再再其次其搭载的所谓“静音驱动马达”噪音太大,真的很大!有时还有喀哧咔呲的异响像是对焦齿轮滑齿的声音!感觉这个“静音驱动马达”无论是静音还是反应速度上甚至不如尼康机身对焦马达作用在AI-D型镜头上来的舒服!但也完全可用,3d追焦广角下成功率保守7成吧,对运动题材没需求的用户来说也还行,适合安安静静地慢慢拍风景。对焦系统:差评中的差评!

镜身上螺丝裸露,看着稍微有点掉价,中评!

17-35的广角端,比原厂少1mm,也比原厂多1mm,差距不大够用,中评!

对比尼康16-35无防抖,一个当时连对焦技术都一般的厂商就别谈论什么防抖了,何况只有不到半价于原厂的产品已经很不错了,但防抖对广角来说其实某些环境下真的有奇效的!中评!

ca1a153bb7e64017a0cf31b40ad49492.jpg!p3

触感回馈方面

磨砂图层覆盖下的金属镜身与复合塑料遮光罩,橡胶皮圈浑然一体,遮光罩很有金属感,橡胶皮圈很厚实。好评!

对焦环af下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af和mf下拧起来阻尼适中,有轻微缓冲,但对焦环阻尼真叫一个略紧!上机后有着力点拧起来还挺舒服,虽然变焦行程不长,但阻尼比其他镜头来说算是很大了,所以变焦速度会稍慢点,这都不重要,有人喜欢阻尼大的,有人喜欢阻尼适中的,但肯定没多少人喜欢阻尼小的,看个人喜好吧。

综合来看如今不到1600的淘宝二手99新的价格与尼康16-35 f4 5000元左右的价格「价格仅供参考」画质不相上下,可以说性价比无敌了。对焦和防抖上的欠缺也可以接受了。

图丽17-35好像是2011年中发布的。

尼康16-35应该是2010年初发布的。

时间上差一年多,技术上嘛-哈哈.....

除原厂外这个焦段的f卡口镜头里图丽17-35算是不二选择了!

你只需要知道,这个镜头配合这个机身,在某个光线环境下,使用最优的参数组合与机身设置,最大化的发挥机身与镜头的潜力,再通过合理的后期制作,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觉得画质差就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2019年本人已经把一直使用多年也是最喜欢的尼康全套(d810 d750 d500 和所有f卡口镜头)与索尼(a6300 a6400 若干镜头)富士(xt-3 xa-10 若干镜头)全部卖了二手,原因很简单,单反太大携带太不便,d810买来一年只带出去三四次,每次出去无心拍摄,因为本人腼腆,有人的地方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太大太扎眼了。索尼虽然小,性能也足够强悍,但是那个92w画点的屏幕不能忍,毕竟看的最多的就是它,其次外观太现代感科技感,也挺好看,但是那个快门声音咔吧咔吧的太难受,想象一下听着难受的快门声看着阳光下只能看到自己倒影的粗糙屏幕拍照是什么感受?毕竟颜值称心声音好听的的机器拿着拍着才是种享受,使人精神愉悦,精神愉悦就想带出去拍,从这点上来看富士很成功,一台相机是不是好相机主要看它能不能让人产生带出去拍照的欲望,性能是其次的,富士几乎是完美的,要颜值,画质,性能,便携,全都做的很好!我以为我会一直使用富士,直到2019年的夏天突然就痴迷了五轴防抖(之前一直对五轴防抖无感,觉得不太重要。)然后在朋友的勾引下就接触了m43系统,再然后就买了松下gh5,奥林巴斯pen-f,e-m5 mark2,还有一众小巧的镜头(松下25mm f1.7, 15mm f1.7, 14-42mm f3.5-5.6 x电动, 45-175mm f3.5-5.6 电动,  20mm f1.7二代饼干, 7-14mm f4。奥林巴斯30mm f3.5微距,45mm f1.8,14-42mm f3.5-5.6ez电动,75mm f1.8。小蚁42.5mm f1.8。永诺42.5mm f1.7。)可见我购买的镜头都是在各品牌里的体积最小的镜头,和M4/3小机身搭配非常和谐,小巧。从那以后的大半年时间直到现在我全部使用M4/3拍照,尼康索尼富士再也没有动过,快年底的时候便把他们全部卖了闲鱼,一个不留。

330876771.jpg

330876783.jpg

「本人手持pen-f,拍摄相机:松下g85+奥林巴斯45mmf1.8。当时晚上9点,天很黑,凑一束射灯光。45mm f1.8 1/13s iso500 画质过得去嗷。」

关于M4/3有太多要说的话,据我的需求来说我感觉画质上已经足够我用的,虽然我夜拍居多,但画质也够了,不要跟我扯什么底大底小,画质差,高感差,景深大,光圈小,等效问题,等等之类,说这些话前先系统了解一下光电知识吧。

(简单的说说: mos大小放在当下的技术前提下不能甚至完全不能决定最终画质,何况松下奥林巴斯用的是合作研发的live mos背照式传感器,M4/3与1英寸传感器虽都是12bit,但也完全过剩了,试问又有几个人的显示器达到了10bit 的色彩深度?高感上与135画幅绝对差不过1档,暗光环境下iso2000画质不错,实测1600-5000之间差别不太大,挺意外的,以前用全画幅iso从来不敢超过1250,现在用M4/3只要夜景800起步,光线稍微不好动辄2000左右,居然也能接受了!真奇怪!M4/3和富士人家画幅小低感200起真不是所谓虚标,那是增益!增益!景深只和被摄距离,传感器大小有直接关系,光圈只是间接影响且影响不大,不要再嗷嗷等效光圈了,能等效的有且只有焦距,光圈主要负责进光量,至于等效曝光更是扯淡,f1.7的曝光量就是f1.7,永远也不会等效成f3.5。等效焦距太长又长焦的优势,不想要长焦用7-14mm,又不是没有,关键是镜头都很便宜,画质又足够好。嫌虚化差的你就知道大光圈虚化吗?就不知道虚化主要靠被摄距离的远近吗?浅情深的虚化有意思吗?早就审美疲劳了,我更喜欢适当的深景深,大光圈下夜景拍摄不但能保证充足的进光量,还能保证足够大的景深不会失误虚化了主体,同时还能交代更多环境,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想多年以后翻开相册看到的全是一水好看的大脸蛋子,事件和地点,当时在干嘛?发生过什么?都不记得了,人是健忘的,摄影的本质不就是让你在多年以后翻看相册可以联想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吗?这不就是摄影的意义吗?所以,任何时候请不要忘记你为什么而拍。)

330876773.jpg

330876774.jpg

330876776.jpg

330876775.jpg


综上所述:对于拍照摄影来说,画质从来都是最不重要的那一环!(曾手持两台奥林巴斯PEN-F + 45mm f1.8,14-42mm f3.5-5.6pz拍完一套婚纱。过程特别轻松愉快,新人是对明白人,毫不介意相机太小,反而很喜欢PEN-F经典的复古造型,还顺便做了道具用。)

也许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久的未来,M4/3系统凭借小巧的镜头设计,优秀的机身电子技术加持,在便携与高画质高性能与便携的特性下,将成为未来民用消费级相机发展的主流趋势。

(说的有点多,总之在当下时间段上,全画幅固然好,也不要小看M4/3系统,更不要把一英寸相机贬的一文不值,或许在明天,他们将引领行业,毕竟能带出门去的相机才是好相机。)图不上了改天找个时间好好说说M4/3系统的优势与劣势。

330876777.jpg

330876780.jpg

330876778.jpg

330876782.jpg

330876781.jpg

330876779.jpg

放几张上机图和D750+图丽17-35拍摄的照片。(想要raw格式素材可以私信我。)当然照片是后期调整过的,如果通过后期调整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又何必太在意原图如何如何呢?拍的不好不要让器材背画质渣的锅,抓紧时间练好前期理论和后期修图才是正事,既然拿起相机正经摄影,就认认真真拍摄,好好做后期,不轻易未经思考的按下每一次快门,因为每按一次这样的快门就是浪费一次时间和精力!对于画质我只看现场环境下合理的参数后,进行适当的后期修图后的画质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手头现有器材的性能,以及外观是否正经,整体(机身和镜头群)是否小巧便携,具有丰富的可选择性,这是我评判器材的标准。如果你前期瞎拍,后期还不会,还不愿意去学,还杠精,对不起!你就当我一本正经的瞎说八道,点完这个赞,咱们两不相干.....

ec723347d6ec461985fcfaa86bed2458.jpg!p3

1f32d94bc0f140bc8bd7b66e4ca55c7f.jpg!p3

c5402faac6654cc39ab0ee10c2048beb.jpg!p3

27b19a9ba1184174b68927bbd124ce60.jpg!p3

36c9e85429614b28951e9bf95643c0f3.jpg!p3

661fa2ea501d49e09c8b4e69168ca3b7.jpg!p3

79e94b372e634769aab2739952690e9a.jpg!p3

b56282f699e14550983f0c5567d0dfde.jpg!p3

9bcf34eaaef14616bcb3f80bafa8ae98.jpg!p3

af32533b8fed4845a749263188e8c795.jpg!p3

虽然这些器材早已倒卖掉,但每次看到这些照片都清楚的知道是在某年用的什么相机和镜头,在哪里拍的,还有那些渐行渐远的青春和故事。

珍惜时光吧,她走的很快,又那么遂不及防,求你们别再生怼菇凉们的大脸蛋子了,人家也是有故事的。